时间:2015-12-03 09:19:00 来源:渭南市统计局 点击量: 次
多年以来,工业在华县县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华县以工业强县为目标,充分发挥驻华中省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钼、精细化工、装备制造及医药等产业,积极培育新税源和骨干企业,调整优化工业内部结构,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但工业经济在发展进程中,结构性矛盾没有大的改观反愈来愈突出。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两大集团引领带动作用,在经济转型升级中寻求新的突破;如何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如何打造“双引擎”,推动县域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
一、县域工业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
工业主推经济总量快速提升。2010-2014年,华县经济总量从77亿发展到115亿,年平均增速达到14.4%。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综合排名居全省83个县(市)第54位、全市第7位,生产总值总量居全省第27位,全市第4位。县域经济总量的快速提升,工业经济是主推手。五年间,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在83%--93%之间,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73%--75%,在全省排位处于9-12位,位居全市第1。
2010年、2012年、2014年三次产业结构表
|
2010年 |
2012年 |
2014年 |
|||
|
总量(亿) |
占比(%) |
总量(亿) |
占比(%) |
总量(亿) |
占比(%) |
GDP |
77.008 |
—— |
105.006 |
—— |
115.745 |
—— |
第一产业 |
5.839 |
7.6 |
7.944 |
7.6 |
9.397 |
8.1 |
第二产业 |
58.297 |
75.7 |
80.647 |
76.8 |
86.698 |
74.9 |
工业 |
56.342 |
73.2 |
78.112 |
74.4 |
85.46 |
73.8 |
第三产业 |
12.872 |
16.7 |
16.415 |
15.6 |
19.65 |
17.0 |
规模工业经济迅猛发展。2010-2014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从2010年的130亿发展到2014年的233亿,年平均增速达到15.7%,规上工业产值总量仅次于韩城市排全市第2,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12%。2014年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83%,而规上工业对GDP的贡献率就达到81%,工业尤其是规模以上工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助推华县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10-201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及增速 单位:亿元
有色、化工企业发展是重头。截止2014年底,华县共有工业企业19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4户,实现产值233亿。从我县工业的内部产业布局来看:其中:省属企业5户,实现产值226亿,占全部规上企业产值的97.2%;中央属企业2户,实现产值0.8亿,占比重0.3%;县属企业17户,实现产值5.7亿,占比重2.5%。按轻重工业划分:重工业20户,实现产值232.1亿,占比重99.6%;轻工业4户,实现产值0.9亿,占比重0.4%。按行业划分:有色治金工业实现产值189亿,占比81%;化工工业完成产值40亿,占比17%;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1.4亿,占比0.6%;能源、医药、食品、纺织等其他行业产值仅2.6亿,占比1.4%。县域工业发展偏“重”,且以有色、化工为发展的重头。
2010-2014年华县有色冶金及化工工业产值情况
单位:亿元
两大集团引领作用明显。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华县金堆镇,金钼集团是世界第三、亚洲最大的钼生产企业,为渭南市首家上市公司,2014年产值接近190亿,华县也享有中国“钼业之都”之美誉。陕西陕化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是陕西省大型化肥制造企业,2014年产值达到35亿。在县域工业经济快速提升的背后,金钼、陕化两大国有企业为华县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强力支撑和引领着全县经济稳步快速发展。金钼、陕化做为我县的两大集团,2011—2014年产值从151亿发展到222亿,占到全县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93%提到95%,随着经济总量的提升,两大集团的主导地位日益凸出。
二、当前工业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在经济中所占份额逐年膨大,一方面给华县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促进作用,县域经济总量得以快速提升;但另一方面从经济发展深层次来看,其间也暴露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自主增长基础不牢靠、依赖性太强等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产业结构单一,发展偏“重”。多年来,华县工业经济结构偏重于重工业。轻重工业比例由2010年的1:99,发展到2014年的0.4:99.6,轻工业一直处于劣位且发展缓慢,后劲不足,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衡。从内部行业分布来看:有色冶金工业占到全县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1%;化工工业占比17%;装备制造业占比0.6%;能源、医药、食品、纺织等其他行业产值仅占1.4%。县域工业行业分布过度集中,其发展对有色治金行业、化工工业的依赖性较大,钼经济的兴与衰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全县工业经济的兴衰。
(二)企业运行成本上升,盈利水平持续下降。从2010-2014年企业财务数据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由2010年盈利7.3亿,到2012年出现亏损且亏损额达到2.14亿,2014年亏损额为0.8亿,四年间年均下降42.5%;税金总额由2010年5.6亿逐年下降,2014年为4.03亿,年均下降7.9%。四年来,企业运行成本上升,盈利能力持续下滑,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由2010年的10.7%,下降到2014年的5.4%,下降5.3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由2010年的88.1元,上升到2014年的94.2元,每百元收入中的成本持续上升。
2010-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情况表
|
单位 |
2010年 |
2011年 |
2012年 |
2013年 |
2014年 |
企业单位数 |
个 |
36 |
18 |
29 |
31 |
24 |
工业总产值 |
亿元 |
130.14 |
162.77 |
217.37 |
224.29 |
233.25 |
主营业务收入 |
亿元 |
125.54 |
163.99 |
209.80 |
210.51 |
232.89 |
利润总额 |
亿元 |
7.3 |
7.5 |
-2.14 |
-2.07 |
-0.8 |
税金总额 |
亿元 |
5.6 |
5.54 |
5.54 |
3.81 |
4.03 |
主营业务利润率 |
% |
10.73 |
8.31 |
5.15 |
3.27 |
5.36 |
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 |
元 |
88.07 |
90.96 |
94.38 |
96.37 |
94.19 |
(三)县属工业主导产业不明晰,对经济增长贡献小。一直以来,县属工业行业分布较多,但主导产业不够明晰,支撑县域工业发展能力弱,对经济发展贡献严重不足。2014年,24户规模以上企业中县属企业17户,所涉及的行业有肥料制造、有色冶炼、石材加工、电热毯加工、医药制造、设备制造、橡胶及塑料制品、水泥制品和石油产品加工等14个行业,企业数量占到全县规上工业总数的74%,而产值占比仅有2.5%。县属企业普遍规模偏小,无产值过亿企业,产值8000多万的企业2户,3000-5000万企业4户,另11户企业仅2000余万且随时有退出规模企业的可能。5户省属企业,实现产值226亿,占全部规上企业产值的97.2%,由此看出,中省企业以极少的数量,贡献着极大的经济总量。2012年全县规上企业增长33%,省属企业则增长31%;2013年规上企业增长2.6%,而省属企业增长2.7%;2014年规上企业增长4.5%,而省属企业增长4.8%,足以说明我县工业的发展仍完全依赖于省属企业,工业经济缺乏自主增长动力。
(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带动力不强。华县农产品资源丰富,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万亩次,属“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县”。近年日光温室大棚发展迅速,华州山药、赤水大葱、东赵白菜、柳枝香椿、瓜坡马铃薯等无公害蔬菜陕西省有名。但华县的涉农企业少之又少,纳入统计的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属空白,目前仅有的华州绿色食品有限公司和双渔农产品开发公司,其规模小年产品销售收入还不足2000万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也不很理想,对蔬菜产业发展没有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由于工业反哺农业能力弱,涉农工业发展严重不足,农业产业化发展受限,从而进一步制约着蔬菜大县这一品牌的做大做强。
(五)综合能源消费量快速攀升,节能降耗压力加大。随着工业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工业生产用能也随之加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快速扩张。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40.54万吨标准煤,2014年达到137.88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35.8%,而产值年均增长15.7%。其中耗能大户陕煤化用能量大幅增长,2010年该企业综合能耗29.8万吨标煤,2014年达到125.5万吨标煤,年均增长43.2%,其耗能量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总量的比重由2010年的74%提高到2014年的91%,节能降耗压力进一步加大。
(六)工业类投资持续下降。投资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先导作用。由于受市场需求不足及金钼、陕化两大集团投资高峰期已结束等诸多因素影响,工业类投资总量呈不断回落态势。全县工业类投资总量由2011年的58亿回落到2014年的30亿,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也由2011年的76.2%回落到2014年的21.6%,回落趋势仍在继续扩大。
(七)企业融资难度进一步加大。据金融机构信贷收支表反映:2014年末,华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06.8亿,其中储蓄存款余额74.8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亿,其中工业贷款仅3099万元。金融机构存贷比(贷款总额/存款总额)由2011年的37.4%降到2014年的35.9%,存贷差不断扩大,存贷比逐年下降。也进一步说明县内金融机构支持地方企业力度明显偏弱,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经济发展中出现的资金紧缺与存贷比持续下降的现象,应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加快华县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和对策
在新常态的背景下,华县工业发展的方向和出路在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继续强化两大集团支撑作用,紧紧把握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机遇,加快企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高度重视和支持本地传统企业发展壮大,围绕“四张名片”做华县工业文章,下大力气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全力打造新常态下工业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为实现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寻求新的突破。
(一)精心策划储备项目,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活力
在工业经济发展上要高点定位,以少而优、小而强,生态优先,着眼长远的发展思路,锁定大项目,集聚优势产业,紧扣“一带一路”和黄河金三角规划的实施,准确把握国家政策走向、市场动向,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地编制“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立足我县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发展规划,综合考虑环保程度、科技高度、税收额度等因素,重点在产业升级、资源能耗低、科技含量高等领域谋划储备一批前瞻性、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禁止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在县域发展,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变“招商”为“选商”。加强与中省部门的沟通衔接,争取更多工业类项目列入中省计划盘子和“十三五”规划,为我县工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项目储备,以改善和优化我县目前单一的产业结构。
(二)抓优势产业,加快两大集团转型升级。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下,继续巩固提升钼、精细化工等优势产业,全力支持金钼、陕化两大集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支持企业加强节能技改,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进行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引导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研发高端产品,延伸拉长产业链条,提高能效、降低能耗,走产品多元化的发展路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政府全力为企业做好服务,做优环境,支持两大集团做大做强。二是地方政府要依据国家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及金钼集团“十三五”发展规划,积极与企业做好项目对接,超前谋划我县工业发展规划,建立钼工业产业园,依托钼下游产品开发抓招商,搞配套,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既培育了更多的中小企业,又转变了发展方式,调整了产业结构,逐步扭转我县工业发展的被动局面,争取在“十三五”期间金钼集团有大的产业项目落户华县。三是华县撤县设区在即,而陕煤化又处于华县与渭南城区之间,由于煤化工产业依然属于高污染、高排放和高能耗产业,从国家节能减排的大环境以及我县长远发展角度出发,陕煤化必须通过环保技术改革、减排技术创新等方式,加快产业升级步伐,走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之路,进一步挖掘自身节能潜力,在发展中实现技术与装备的更新换代,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实现节能降耗,对于技术落后、能耗和污染高的生产线要进行限产或者淘汰,以适应环保新常态,实现真正意义的清洁生产,从而减少对周边环境及水资源的污染,最终达到节能降耗减排的目的。
(三)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激发传统产业发展活力。
重视本地现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利用现有存量用地和闲置厂房,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实施“小微企业成长工程”、“规模企业培育工程”,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大“个转企”、“小升规”工作力度,壮大企业规模,培育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效激发皮影、电热毯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活力,鼓励同行业企业联手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品牌,叫响华县“电热毯之乡”“中国皮影之乡”这两张名片。华县传统电热毯加工业,起步很早,产品在西北五省市场占有率居首位,在莲花寺、大明、高塘等地均有规模不大的加工场所,由于受经营理念的束缚,多以手工作坊为主。建议把建设电热毯产业园区纳入“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成立电热毯产业协会,促同行业间实现合作联营,统一品牌,提升质量,以协会方对接市场,引导企业做精做专,壮大企业规模,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将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另外,凭借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传统民间文化产业优势和基础,扶持和鼓励现有皮影加工企业或协会做大做强,通过以皮影、黑陶、刺绣为主元素的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发展旅游产品加工业。通过做大皮影和电热毯等传统产业,形成具有我县地方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
(四)发展以蔬菜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打造西部蔬菜产业基地。
农业和农产品资源是华县的优势资源之一,发展涉农工业的条件较为优越,且潜力巨大。 “国家无公害蔬菜基地”是华县最具实力的名片之一,近年来我县蔬菜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而蔬菜是季节性很强的易腐食品,收获时间集中,若不及时储藏加工则极易腐烂,菜农每年因此造成的损失很大,而通过加工来延长贮藏期是十分重要的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开发研制无公害、绿色、有机、方便的新型蔬菜食品有着广阔的前景。蔬菜对人类健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食品所难以代替的,未来市场上的蔬菜需求量将会大幅度增长,我县蔬菜品种多,发展蔬菜的精细加工、贮运、保鲜空间和潜力巨大。“十三五”期间通过引进大的知名农业龙头企业,用“工厂化农业”的思路发展蔬菜深加工业,借势推进蔬菜产业做大做强,创出属于自己的农业品牌,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力打造西部蔬菜基地,使蔬菜产业与龙头企业的发展相得益彰。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与现代化大生产的对接,有效解决农产品卖难,最终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五)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增强和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功能。
工业园区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和平台。围绕“四区一基地”的发展布局,继续完善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及配套服务政策,建成园区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康嘉路延伸段。重点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做好园区服务平台,不断提升园区承载项目、承载创业的能力,发挥园区在转型发展中的主力军、主阵地作用。积极引进和培育低污染、高税收、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力争投资100亿元的北大未名集团生物经济示范区项目、投资3亿元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光电材料基地项目尽早落地,减少对钼产业的过度依赖,降低经济运行风险,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同时,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产业,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体系,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壮大。
(六)政府主动牵线,精心搭建银企“连心桥”。
工业企业贷款难、金融部门放贷难,是当前工业化进程中所面临的普遍性问题。作为政府,则要更多地为银企搭好“连心桥”,热心当“红娘”,积极为企业进行银企沟通搭建平台,为其共同互惠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一是确定由工业主管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做好企业信息收集整理工作,定期向有关金融机构推介优质项目和优质企业。二是定期召开银企对接洽谈会,促进企业与银行的沟通和联系,把好项目、好企业向金融机构推介,为工业企业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三为减少信息不对称,金融部门在平时应注意搜集当地企业信息,主动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并及时准确地向上级行传导县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七)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华县有着便利的交通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人居环境较为优越,因此工业经济发展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最终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一方面工业的规划布局要有前瞻性和预见性,切忌盲目上马和重复建设,造成没有必要的浪费与破坏。另一方面正确处理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有取舍有重点地发展资源型企业,对于效益不佳、贡献不大但对环境破坏严重的企业,该退就退。如针对华县的石材加工企业、化工企业的发展,要认真借鉴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着眼长远,合理布局,严格制订资源开发环评标准和规范,加强环境监理,切实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三是加强土地整理,提升企业用地的集聚度,加大对闲置、低效工矿用地的整理力度,缓解当前用地指标紧缺的压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特别是要加快310国道两侧老企业的改制力度,整合土地资源和闲置厂房,实现产业发展与基础改善的双赢。
(八)政府主动作为做优服务,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面对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发展方式、结构调整以及发展动力都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工业经济的调节和服务,要主动作为不要被动应付,着力解决工业经济在发展中遇到的“用地难”、“融资难”、“用工难”等问题,集合全力兴工业,为企业的成长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工业兴,则县域经济兴,要进一步强化工业强县意识,在指导思想上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务,在资金投入上把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作为第一优先保障,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的步伐,推进工业超常规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工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王其其
下一篇:国家统计局检查潼关县城乡划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