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统计信息网

加快能源产业发展 壮大合阳工业总量

时间:2009-12-15 12:01:00       来源:渭南市统计局    点击量: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近年来,合阳能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产业规模迅速壮大、技术水平日益提升,一批骨干和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为未来工业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县有能源企业4户,(陕西澄合王村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开发有限公司、金桥煤炭有限公司、天阳焦化有限公司),拥有资产3.41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96亿元,占据全县工业增加值的半壁江山;能源企业解决就业岗位3010个,上交税金7707 万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税金的88.28%,能源产业在带动和促进工业经济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工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一、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经过多年的发展,能源生产迈上了新的台阶,在工业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能源生产快速增长,供给能力日益增强。2008年,合阳县生产原煤210.41万吨、焦炭47459吨,分别是2001年的8.54倍、1.26倍,能源产业以33.53%的平均速度快速发展。尤其是2007年王村煤矿纳入,使全县能源工业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见下图)。

2、产业规模迅速扩张,能源地位稳步提高。2008年,全县规模以上能源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26亿元,是2001年的27.48倍,能源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36%,比重较2001年提高37.09个百分点,能源产业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凸显;能源产业对税金的贡献也十分巨大,全县规模以上税金的70.61%来源于能源工业。因此,能源产业已成为合阳工业经济发展的“排头兵”、“领头羊”,带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能源生产结构以一次能源为主。合阳县生产的能源产品主要有原煤、焦炭。按照能源的转换传递过程分类,原煤属于一次能源,焦炭属于二次能源。从合阳能源生产总量的构成及比重看:2008年原煤(一次能源)、焦炭(二次能源)分别占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为97.79%、2.21%,一次能源的比重较2001年高 11.1个百分点。

二、加快能源产业发展的优势

1、资源优势。据地质资料显示,合阳县地处渭北“黑腰带”中部,资源总面积 282.7平分公里,远景储量 53 亿吨,已探明储量 17.6 亿吨,是目前渭北矿区唯一具有整装煤田的县区,开发潜力巨大。按照国家最新公布的矿权设置方案,将合阳境内煤炭储量分为六大煤田,即东中深部勘查区、西中深部勘查区、坊镇勘查区、西卓子勘查区、王村井田和安阳井田。目前,除安阳井田的边角部分建成合阳一、二矿,西卓子井田东北部边角建设百良旭升整合煤矿,王村井田建设开发陕西澄合王村煤矿以外,其余井田均未开采。煤炭以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为主,可采煤层4#、5#、10#、11#,主采5#煤,属中灰、富硫、低磷、高熔灰分的贫瘦煤,平均热值4000—6500大卡,是优质的工业动力用煤。

2、政策优势。合阳县委、县政府明确把煤炭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来抓,积极实施“煤炭工业重县”战略,对推动能源产业乘势而上、带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作用巨大。一是

近年来全县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快煤化工业园区建设,不断优化工业发展平台。目前,在完善甘井煤电化生态工业园区的同时,重点加快知堡煤化工业园区、山阳煤化工业园区建设,促使园区建设和企业进驻同步进行。今年6月、8月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澄合矿务局分别入驻知堡园区、山阳园区,加快西卓子井田、山阳井田开发建设;10月初陕西春德煤化工有限公司在甘井园区破土动工,预计项目可于2011年6月正式投产,将有力推动工业经济发展进入以煤富县快车道。二是从县级领导包联、派驻特派员、定期召开联系会议等方面,狠抓煤化工业园环境保障工作,为能源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3、技术优势。今年下半年,合阳县通过招商引进全省一流的煤炭企业——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澄合矿务局,对全县的煤炭资源进行整合,促使各种现代化、自动化、信息化设备得到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炭资源开发的质量。目前,我县一、二矿及西卓子井田、山阳井田的建设,正处于煤炭开采技术较为先进的时期,煤炭的探测、开采、运输等都购置和运用了国内先进的设备,为能源的充分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4、区位优势。 合阳县处于西部大开发的前沿地带,交通四通八达,通讯便捷快速。108国道、西禹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是沟通华北与西南的重要途道;西侯铁路的南蔡客运站距县城4公里,甘井车站距县城9公里,全县铁路运输货物吞吐量200万吨;村村通油路形成网络,黄河浮桥更拉近了合阳至山西临沂县的距离。北京---太原 ---西安通讯光缆穿境而过,全县移动通讯无盲区,互联网宽带信息传农村。良好的区位、便利的交通、快捷的通讯,为合阳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5、产业延伸空间大。多年来,全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主要作为一次性的能源成为燃料或初级原料对外销售,市场制约因素多,产业链条短,经济效益低,利润流失严重。各能源企业之间上下游产品配套生产的很少,产业关联度低,尚未形成专业化分工、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既竞争又协作的共生耦合关系。这为能源产业进一步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三、能源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伴随着煤焦形势的好转,合阳县能源产业迅猛发展,促进了合阳经济的繁荣。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全县能源产业在规模化、集约化等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1、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比较迟缓。近年来,合阳县在“以煤富县”战略的实施下,能源产业发展速度比过去明显加快,但与合阳丰富的能源资源蕴藏量相比,能源产业总体发展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煤炭方面,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已探明17.6亿吨精查储量,但实际开采量不到3%。而且煤炭主要集中于外销,产品结构单一,能源产业链偏短,科技水平较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焦炭方面,原料洗精煤全部从韩城购入,不仅成本高,而且加工综合利用效率较低,企业除了获得焦炭产品外,副产品焦油、煤气全部排空,没有回收利用。因此,合阳的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对合阳能源工业多元化发展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

2、能源产业集约度不高、产品销售价格不稳定。全县4个能源生产企业,除王村矿年生产能力为150万吨外,其它企业生产规模小,年均单产低。而且分布零散、单打独斗,生产技术低,装备水平差,造成了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难以发挥。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制约着合阳能源产业的发展。

根据调查,去年上半年,受市场供应紧缺的影响,能源产品价格急剧上涨;下半年至今年上半年,风靡全球的金融危机爆发后,煤炭、焦炭骤然暴跌,市场价格大幅下降。随着第四季度用能高峰的到来,能源产品销售价格有所回升,但能源产品价格的“大起大落”,在一定程度上使能源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受挫,使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受到影响。

3、能耗水平较高,经济效益不明显。近年来,虽然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拉动了合阳经济快速增长,但同时又使合阳面临着高耗能经济所形成的巨大压力。全县产业结构重型化趋势不断加剧,高耗能产品的增势依然强劲。2008年,合阳能源产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为1.4吨标准煤,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41吨标准煤。这说明合阳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能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仍然是“高投入、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据规模以上工业监测报表显示,2009年1-10月份,能源生产企业的开采成本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比重达到了55.26%,与收入所占比重相比,高0.26个百分点,成本大幅上升必然导致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经济效益下降。

4、资金投人不足,制约能源产业的发展。合阳属于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弱,财政困难,资金匮乏。由于地方经济自我积累能力弱,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能源建设。一方面企业生产设备落后,机械化程度不高,劳动生产率较低。2008年全县能源建设完成投资1.43亿元,占当年全县总投资额的9.83%;另一方面,企业科技投入较少,科研力量薄弱,专业人才短缺,严重制约了合阳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能源产业未来发展对工业的贡献

根据合阳煤炭产业发展规划,未来10年全县煤矿总数将达到10处,设计生产总能力2076万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亿元,实现税收12亿元,县财政增收5亿元,能源产业将成为带动全县工业经济跨越发展的增长极。

煤 矿 名 称

年设计生产能力

合阳县煤炭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5万吨

合阳县金桥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21万吨

百良旭升煤炭股份有限责任公司

45万吨

合阳县秦晋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45万吨

陕西澄合王村煤矿

200万吨

安阳煤矿

120万吨

坊镇煤矿

300万吨

东中深煤矿

300万吨

西卓子煤矿

500万吨

山阳煤矿

500万吨

五、对策及建议

科学有序的开发合阳煤炭资源,加快建设煤炭工业重县,唱响“以煤富县”主旋律,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部署,也是全县工业经济发展的大局。如何立足当前,面向未来,促进合阳能源工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使能源产业真正成为合阳工业的龙头?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给予高度重视。

1、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大力扶持能源产业发展。一是积极争取省市支持,在能源产业政策上向合阳倾斜,适当放宽对合阳能源资源开发综合利用项目的金融贷款、探矿权、采矿权等审批条件,将合阳具有发展潜力的能源资源开发确定为长期支持类产业。二是加大对合阳矿产资源勘探的支持力度和地质普查投入,对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重大项目给予资金支持,提高能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三是贯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对新建的能源项目,按《合阳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建设用地、各种税费等方面给予优惠。四是利用市场机制,不断拓宽能源建设的筹资渠道,逐步形成能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格局。积极引进筹资、融资能力强的大企业和集团企业,依托企业的资金和社会融资,推动能源产业大发展。

2、培育龙头企业,走规模化经营之路。合阳县能源企业少,生产规模小,总体实力不强。因此,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启动实施的机遇,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通过技改壮大一批、通过招商新建一批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竞争力强的优势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做优能源产业。同时,转变能源工业经济增长模式,从现在的数量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初级产品向综合开发转变,从小而散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从能源产业的“黑色经济”向循环利用的“绿色经济”发展。目前,要以陕西煤业化工集团澄合矿务局、春德煤化工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为依托,走煤电气、煤化工综合发展的路子,发展建设火电厂、热电联产项目、煤焦化、煤制气、煤化工等关联度高、产业链长、辐射带动作用大的煤电一体化项目;支持澄合矿务局多种经营公司新型建筑材料厂扩大规模生产,大力发展煤矸石综合利用等后续产业,全面、多渠道、高起点开发煤炭资源,提高能源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提升能源产业综合经济效益。

3、从政策和机制上广泛吸引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也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要坚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及时为资源的开发、勘探、加工培育高、中、普通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的进修、培训机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科研技术难题攻关的常期合作关系,以科技创新为主线,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技术与资源的整合,加快高新技术成果向能源化工产业的辐射转移与扩散;依靠以技术突破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延伸产业链,提高行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4、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一是从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等多方面入手,增强全社会节能意识,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循环经济的发展,为合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遵循“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节约环保、安全高效、综合利用”原则,重视安全生产,按照“产供销加一条龙,煤电热气一体化”的方针,走综合开发、循环利用、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经济发展路子,做强做大能源产业,建设渭北煤炭工业重县。

5、加强基础设施,改善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加快交通运输、信息网络、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推动城市“三创”(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工作进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促进合阳与省内外的联系和资源共享,为人才、技术、资金等经济要素的流入创造良好的环境;要加强产煤乡镇的运煤道路整治,确保交通畅通,建立县内运煤的“绿色通道”;继续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优化投资与发展环境的决定》,落实合阳县环境整治“六个零”制度,为能源产业发展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

责任编辑:梁勇

返回网站首页

相关热词搜索:合阳 产业发展 总量

统计图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