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正文

经济稳定恢复 工业增速放缓

——上半年全市分县市区GDP运行对比分析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08-01 16:46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积极开展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三个年”活动,全市经济平稳运行。上半年,全市GDP为1001.61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居全省第7位(排位不含杨凌)。分县市区来看,超半数县市区经济增速低于去年全年水平,部分县市区工业增长乏力,需高度重视。

一、从经济运行总体看,蒲城县表现亮眼

(一)超半数县市区GDP占比提升

上半年,仅华州区、富平县、韩城市3个县市区GDP占全市GDP的比重下降(分别下降0.9、0.3、1.7个百分点),其余9个县市区占比均提升。

蒲城县GDP为115.79亿元,占全市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10.8%提高至11.6%,上升幅度居全市各县市区之首。

(二)临渭本区、高新区、潼关县、蒲城县、华阴市GDP增速加快

上半年,临渭本区、高新区、潼关县、蒲城县、华阴市5个县市区GDP增速高于2022年全年增速,分别加快3.4、1.9、2.0、1.6、0.6个百分点。其余7个县市区增速回落,其中华州区、澄城县、白水县、富平县、韩城市增速回落幅度超过全市。

表1:各县市区GDP占比及对比

县市区

2023年上半年

2022年上半年

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百分点)

总量(亿元)占全市比重(%)占全市比重(%)
临渭本区176.4017.617.20.4
高新区78.867.97.50.4
华州区55.125.56.4-0.9
潼关县26.002.62.50.1
大荔县93.189.38.90.4
合阳县53.235.34.80.5
澄城县49.695.04.70.3
蒲城县115.7911.610.80.8
白水县30.053.03.00.0
富平县95.949.69.8-0.3
韩城市189.6618.920.7-1.7
华阴市37.703.83.60.1

(三)临渭本区、蒲城县、大荔县贡献份额较大

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看,上半年,临渭本区GDP同比增长6.3%,拉动全市GDP增长1.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7.3%;蒲城县、大荔县分别增长7.7%和5.7%,拉动全市GDP增长0.8和0.5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4%和30.5%。

表2:各县市区GDP增速及对比

县市区2023年上半年增速(%)2022年全年增速(%)增速加快(百分点)
全市1.84.0-2.2
临渭本区6.32.93.4
高新区2.50.61.9
华州区-7.44.5-11.9
潼关县5.43.42.0
大荔县5.76.2-0.5
合阳县5.56.4-0.9
澄城县3.16.0-2.9
蒲城县7.76.11.6
白水县1.05.0-4.0
富平县0.32.6-2.3
韩城市-6.43.1-9.5
华阴市3.42.80.6

二、从三次产业看,第三产业动力增强

(一)第一产业整体稳定,华州区、富平县占比提升明显

上半年,华州区、富平县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大幅提升,较上年同期分别提高3.2、1.8个百分点。合阳县一产占比与上年同期持平,蒲城县一产占比略降,其余县市区提升幅度在0.1-1.0个百分点之间。

高新区、韩城市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加快,增速分别为2.5%、4.3%,较2022年全年加快0.7、0.1个百分点。其余10个县市区增速回落,临渭本区、华州区、潼关县、大荔县、蒲城县、白水县、华阴市回落幅度大于全市平均水平。

表3:各县市区三次产业占比及变动

县市区

2023年上半年三次产业占比(%)

2022年上半年三次产业占比(%)

占比较同期提高(百分点)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全市11.740.248.111.043.745.30.7-3.62.8
临渭本区10.520.269.310.422.966.70.1-2.72.6
高新区2.563.534.02.464.433.20.1-0.90.8
华州区17.843.239.114.553.731.83.2-10.57.3
潼关县9.730.959.49.431.459.20.3-0.50.2
大荔县26.722.850.525.724.749.61.0-1.90.9
合阳县11.626.362.111.624.763.80.01.6-1.7
澄城县18.125.456.517.627.554.90.5-2.11.6
蒲城县12.245.042.812.445.142.5-0.2-0.10.3
白水县11.225.663.210.330.759.00.9-5.14.2
富平县18.937.144.017.142.940.01.8-5.84.0
韩城市2.272.225.61.974.723.40.3-2.52.2
华阴市12.212.075.711.916.871.30.3-4.84.5

(二)第二产业占比普遍下降,仅合阳县有所上升

上半年,除合阳县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上年同期提高1.6个百分点外,其他11个县市区二产占比均下降。其中,华州区、白水县、富平县、华阴市二产占比下降幅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其余7县市区下降幅度在0.1-2.7个百分点之间。

6个县市区第二产业增加值下降,蒲城县增速(8.8%)居首。上半年,10个县市区二产增速低于去年全年,其中7个县市区回落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华州区、澄城县、白水县、华阴市回落幅度超15个百分点。

表4:各县市区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速及变动情况

县市区

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

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

2023年上半年2022年全年增速加快(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2022年全年增速加快(百分点)2023年上半年2022年全年增速加快(百分点)
全市3.84.6-0.8-3.64.8-8.45.92.93.0
临渭本区3.34.6-1.37.12.54.66.52.63.9
高新区2.51.80.70.82.7-1.96.2-2.68.8
华州区3.14.0-1.0-20.45.6-26.04.53.51.0
潼关县2.93.9-1.17.91.06.94.74.40.3
大荔县4.15.1-1.07.211.9-4.75.84.41.4
合阳县3.94.7-0.84.313.1-8.86.25.01.2
澄城县3.64.0-0.4-5.813.6-19.47.04.03.0
蒲城县4.55.4-0.98.89.3-0.57.53.63.9
白水县4.05.1-1.1-10.013.9-23.95.51.73.8
富平县3.94.6-0.7-8.20.4-8.67.03.33.7
韩城市4.34.20.1-9.43.2-12.61.62.6-1.0
华阴市3.34.4-1.1-15.21.4-16.67.42.84.6

(三)第三产业占比明显提高,华州区提升幅度较大

上半年,除合阳县外其他11个县市区第三产业占比均较上年同期提高。其中,华州区三产占比提高7.3个百分点;白水县、富平县、华阴市次之,三产占比提高幅度均在4个百分点以上;其余7个县市区提高幅度均在0.2-2.6个百分点之间。

上半年除韩城市外,其余11个县市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均较2022年全年明显加快。其中,高新区、华阴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提升明显,分别加快8.8、4.6个百分点,临渭本区、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华阴市等5个县市区增速加快幅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三、从经济发展门类看,工业增速放缓

(一)工业增速呈显“六正六负”,分化明显

上半年,全市12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呈“六正六负”分化趋势,蒲城县、潼关县、大荔县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0%、8.1%和6.3%;合阳县、高新区、临渭本区分别增长2.8%、1.1%、0.5%;其余6个县市区呈显为不同程度地下降。除潼关县外,其余11个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较2022年全年有所下滑,华州区、澄城县、白水县、韩城市、华阴市下滑幅度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表5:各县市区工业增加值增速及对比

县市区2023年上半年增速(%)2022年全年增速(%)增速加快(百分点)
全市-4.45.4-9.8
临渭本区0.57.4-6.9
高新区1.13.6-2.5
华州区-20.45.6-26.0
潼关县8.11.17.0
大荔县6.313.3-7.0
合阳县2.810.8-8.0
澄城县-1.611.1-12.7
蒲城县9.012.0-3.0
白水县-10.813.0-23.8
富平县-8.80.3-9.1
韩城市-9.03.2-12.2
华阴市-15.61.2-16.8

(二)住餐、交通运输、金融等行业活力增强

上半年,全市各县市区第三产业引领发展,临渭本区、澄城县住宿和餐饮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1.8%、11.3%;临渭本区、大荔县、蒲城县3个县市区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加速恢复,增速分别达到10.8%、10.1%、10.1%;华州区、大荔县、澄城县、蒲城县、白水县、富平县、华阴市金融业发展良好,增速分别为15.4%、12.3%、10.7%、11.9%、13.7%、11.5%、10.5%。

总体来看,上半年各县市区经济平稳运行,但国内市场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不少困难和挑战。下阶段,全市上下应进一步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抓项目、扩内需、提信心、优结构、防风险,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