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疫情影响因素逐渐减弱,各项促消费政策不断发力,全市消费品市场运行环境不断优化。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今年的高增速客观上是由于2020年疫情造成同期基数较低,消费市场是否走出阴霾,还需与2019年同期数据进行对比印证。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总体情况
一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亿元,同比增长35.7%,高于上年同期70.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增速排名位于全省第6位。
(一)限上板块高速起步
一季度,全市共实现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69.5亿元,同比增长51.2%,高于上年同期95.5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8.2%。吃、穿、用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49.4%、25.9%、53.1%。同时“宅经济”带动新型消费模式加快发展,网络销售表现强劲。1-3月份,全市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3.05亿元,同比增长94.7%,较1-2月份提高35.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26.2%。
(二)城乡市场同步复苏
从销售单位所在地来看,一季度,城镇市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5.9亿元,同比增长35.6%;乡村市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亿元,同比增长36.0%。城乡增速基本一致,与2020年四季度当季比较,城镇市场增速增长40.6个百分点,乡村市场增长34.0个百分点,城镇复苏幅度高于乡村。
(三)重点商品增速喜人
从监测数据来看,1-3月份限额以上贸易业监测的21大类消费品中,除书报杂志类、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类之外,均为正增长。大类商品中粮油、食品类同比增长52.4%;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增长54.8%;汽车类同比增长46.6%;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速最高,同比增长203.7%;五金、电料类同比增长199.6%,增速喜人。与2019年相比较,粮油、食品类两年平均增速为7.6%;五金、电料类两年平均增速为12.9%;中西药品类两年平均增速为11.0%。去年受疫情影响累积的房屋装修需求开始释放,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两年平均增速为15.9%。
二、消费市场仍未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好转,消费潜力不断回补释放,全市消费市场与2020年一季度相比明显恢复,但仍未恢复至疫情前(2019年一季度)水平。结合两年数据来看,2021年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19年一季度减少20.3亿元,两年平均增速为-6.1%,目前还未回归正增长区间。其中,城镇、乡村消费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分别下降6.9%和3.3%;商品零售、餐饮收入两年平均分别下降14.2%和下降5.2%。消费市场整体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居民收入增速放缓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因素,2020年,渭南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6%,较2019年增速下降3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8%,较2019年增速下降3.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7.6%,较2019年增速下降2个百分点。收入增速放缓影响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特别是中低收入消费群体,消费意愿受挫,消费更偏向平价低价商品。居民收入增长下降直接导致人民群众的高层次消费需求缩减,享受型消费欲望降低,全市居民的消费能力有所下滑。
(二)住宿餐饮业经营仍有困难
一方面受物价因素影响,2020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同比增长2.5%,其中食品烟酒指数同比增长5.0%,食品类物价水平上涨,不仅影响居民消费,也增加了住宿餐饮企业的经营成本,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经营困难,这一状况在2021年一季度依然存在。另一方面从限上企业经营情况分析来看,企业规模越大恢复速度越快,规模小的企业恢复速度反而较慢。全市165家限上在库住宿餐饮企业中有140家正增长,一季度累计营业额超过500万的13家企业仅有1家负增长,而营业额50万元以下的26家企业有13家负增长,且规模越小负增长越严重。由于我市住宿餐饮企业多为经济型定位且规模较小,主要消费群体对价格较为敏感,受经济波动影响较大。
(三)疫情防控影响旅游消费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市旅游业下滑严重。以我市旅游重镇华阴市为例,华阴市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256.4万人次,仅为2019年全年的21.5%,2021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新冠防控再次收紧,华阴市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6万人次,而2019年同期仅华山景区就接待游客近9.6万人次,旅游市场受挫也影响到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经营。
三、对策建议
一是持续释放政策红利。2020年为应对疫情冲击,中省市各级政府均出台了减税降费和行业倾斜政策,大量市场经营主体受益于此才渡过了2020年的危机。但由于受冲击太重,若要走出经营困境,还需要政府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将去年的减税降费及行业倾斜政策再持续半年,待相关行业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后再逐步退出。
二是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全市商贸行业要加快向“线下+线上”双轮驱动转型,形成“线下体验”与“线上消费”相互融合促进的新消费模式。全市住宿餐饮业企业要解决企业规模小、线上收入低、连锁经营少等“短腿”问题,加速向规模化、网络化、连锁化、多元化转型发展。
三是补齐民生短板,提升消费能力。精准发力,解决民生短板,让广大群众愿意消费、敢于消费,持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做好脱贫攻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兜住民生底线,稳定市场物价。
四是继续做好“促消费”系列活动。商务部门要加强与体育、文旅等部门的沟通协作,联动十四运、丝博会、农高会等活动展会,推动休闲经济、夜间经济、品牌经济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