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统计数据 / 月度数据 / 正文

2020年全市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渭南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1-02-10 08:34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与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省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回升向好的态势,全年生产总值实现正增长。

一、经济运行现状及特点

根据市(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1866.27亿元,较上年增长0.2%,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3.69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651.54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841.04亿元,下降0.1%

(一)生产端平稳回升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是粮食生产喜获丰收。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247.9万吨,增长9.3%,实现“十六连丰”。其中,夏粮119.82万吨,增长13.4%,秋粮128.08万吨,增长5.7%二是果菜产量稳定增长。2020年,全市水果产量358.1万吨,增长6.0%;蔬菜产量316.57万吨,增长2.5%三是畜牧业发展平稳。2020年底,全市生猪存栏140.39万头,增长12.1%;牛存栏20.97万头,增长3.2%;羊存栏58.8万只,增长9.9%;家禽存栏1657.43万只,增长1.1%。全年肉产量15.65万吨,增长4.4%;蛋产量14.64万吨,增长6.0%;奶产量48.14万吨,增长5.6%

2、工业生产稳步向好。1-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983.09亿元,下降1.9%,降幅较1-11月份收窄0.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下降0.3%,降幅较1-11月份收窄0.1个百分点,总体呈现稳步向好态势。

非能工业发展加快。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能源工业总产值450.0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2.7%非能源工业总产值1533.01亿元,占77.3%,占比较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四成以上主要产品产量增长。从全市统计的50种主要工业产品看,产量增长的21种,占42.0%。其中产值占比较大的农用化肥增长20.0%、焦炭增长17.7%、初级形态塑料增长8.3%、水泥增长5.5%、钢材增长1.5%、发电量增长0.7%、原煤下降14.4%

大中型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市73户大中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10.4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6.0%,同比增长2.8%,高于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速4.7个百分点,拉动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5个百分点。

3、服务业稳步回升。1-12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11.57亿元,下降8.5%,降幅较1-11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其中,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增长1.4%;装卸搬运和仓储业增长8.5%;专业技术服务业增长28.7%;邮政业增长3.9%;商务服务业下降3.4%;管道运输业增长22.4%

(二)需求端恢复较慢

1、固定资产投资形势严峻。1-12月份,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降4.9%;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5%降幅较1-11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下降17.4%6.8%3.0%,降幅分别较1-11月份扩大1.90.50.2个百分点,依次下拉全市固投增速1.81.72.0个百分点。

工业投资降幅扩大。1-12月份,全市工业投资下降6.9%,降幅较1-11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采矿业投资增长15.7%,拉动工业投资增长1.9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下降11.6%,降幅较1-11月份收窄0.2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5.6%,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从项目看,工业在建项目613个,较上年减少72个,下降10.5%,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338个,较上年减少52个,下降13.3%

民间投资稳步增长。1-12月份,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2.7%,增速较1-11月份提高1.9个百分点。从投资结构看,房地产民间投资增长53.3%,拉动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8.4个百分点。从项目情况看,民间投资在建项目990个,较上年减少42个,下降4.1%,其中,新开工项目593个,较上年增加26个,增长4.6%

基础设施投资降幅扩大。1-12月份,全市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4.8%,降幅较1-11月份扩大1.1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下降32.5%,降幅扩大1.3个百分点,下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21.8个百分点;交通运输邮政业投资下降12.2%,降幅扩大1.5个百分点,下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1.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5.6%,降幅扩大0.8个百分点,下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1.1个百分点;信息传输业投资下降79%,降幅收窄8.5个百分点,下拉基础设施投资增速0.3个百分点。

房地产市场增长较快。今年以来,临渭区渭南万科城、中创大都荟、高新区恒大睿府、宝能华府、雅居乐翰林雅郡、韩城市黄河芸香小镇等大型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全市房地产投资、销售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12月份,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397.22亿元,增长39.4%,较1-11月份回落3.1个百分点,拉动固投增速7.8个百分点。1-12月份,全市商品房销售412.95万平方米,增长24.8%,增速较1-11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204.74亿元,增长31.3%,增速提高2.8个百分点。

2、消费市场持续回暖。1-12月份,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3.58亿元,下降11.9%,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3.2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10.95亿元,下降11.5%,降幅与1-11月份持平,较前三季度收窄3.3个百分点。

分商品用途看,一是吃穿用类中,粮油类增长13.9%,蔬菜类增长12.3%,肉禽蛋类下降6.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8.5%,日用品类下降20.7%,化妆品类下降25.9%。二是居住类中,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5.7%,家具类增长3.3%。三是交通电器设备类中,通讯器材类增长91.0%,汽车类下降11.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19.6%

3、进出口贸易增速放缓。1-12月份,全市进出口总值实现16.2亿元,增长15.1%,增速较1-11月份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进口2.8亿元,增长15.9%,提高6.6个百分点;出口13.4亿元,增长15.0%,增速较1-11月份回复4.3个百分点。

(三)发展质量有所好转

1、财政收入逐步趋好。据财政快报统计,2020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6.03亿元,下降11.6%,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4.5个百分点。

2金融存款稳步增加。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879.29亿元,较年初增加289.64亿元,增长11.2%

3、居民收入持续增加。2020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304元,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41元,增长7.6%

4、就业形势总体稳定。2020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17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8735人,利用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452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3%

(四)要素保障支撑有力

1、财政支出进度加快。1-12月份,全市财政支出达到483.62亿元,增长3.5%,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10.3个百分点。

2金融贷款规模扩大。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398.25亿元,较年初增加158.41亿元,增长12.8%

3、客货运周转量持续向好。1-12月份,全市客货运周转量增长5.0%,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较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货物周转量增长5.8%,增速较前三季度提高2.2个百分点,较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

4、工业用电量增速加快。随着经济的复苏,工业用电量不断增加,1-5月份规上工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增长0.2%;全年规上工业用电量达到123.01亿度,增长6.3%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产能释放不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17户,12月当月停产、半停产、减产企业合计259户,占42.0%,影响当月产值34.79亿元,下拉当月产值增速19.8个百分点,对全市工业生产影响较大。

(二)工业企业效益欠佳。1-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亏损企业114户,亏损面为18.5%,较上年扩大1.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09.48亿元,下降3.2%;实现利润总额69.85亿元,下降15.5%

(三)投资增长后劲乏力。从项目数量看,全市计划投资500万元及以上投资项目共2144个,较上年减少633个,下降22.8%。其中,计划投资5000万元及以上网报项目共777个,减少65个,下降7.7%从资金到位情况看,全年实际到位资金较上年下降1.3%,与全年投资额相差456.28亿元。从高技术产业领域看,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13.5%,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下降40.6%,是影响高技术产业投资下降的主要因素。

(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影响消费回升较慢。2020年,全市零售额超过亿元的限上单位51户,合计实现零售额167.7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的53.9%,其中27户全年零售额负增长;1-12月份,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下降24.8%,影响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速下降2.9个百分点。汽车类零售额下降11.3%,影响全市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下降1.0个百分点。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建议

(一)紧抓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主导产业体系。坚持优化壮大主导产业与培育新兴业态并重,搭建好发展平台,促进产业集聚,通过集聚效应完善产业链。抓好重点产业培育,积极引导企业进军产业链条高端,在一、二、三次产业中分别形成更多的领军企业,使之成为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将地区产业打造成品牌产业,带动中小企业形成规模经济、集群经济。同时,把培育产业与创自主品牌相结合,依托重点产业、骨干企业、优势产品和特色资源,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创品牌、树品牌,用好品牌,以品牌产品塑造品牌产业,以品牌产业为亮点,“筑巢引凤”,为实体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二)持续扩大内部需求,全力加快内部循环。一是紧盯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思想。把产业项目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工程,充分释放“大抓项目、抓大项目、抓好项目”的强烈信号。加快形成“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发展态势,通过项目建设推动全市实现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大重大项目和新基建领域投入力度。全力提速重大项目建设,加大新投资项目开工力度,全力破解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和政策处理等问题,加快在建项目建设进度。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将投资优先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公共卫生体系等短板领域倾斜,优化产业布局,注重质量和效益用改革创新的方式推动高科技、新基建等新的增长点以及医疗、教育、环保等民生工程建设。三是着力促进消费回补和消费升级。举办各类促销活动,加大春节、“双十一”、中秋节等节假日经济开发,组织开展汽车、家电、百货等促销活动,鼓励推出汽车、餐饮消费券,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更好发挥传统消费主体作用,支持实体商业发展线上业务,加强与电商平台对接,鼓励企业通过网络促销带动实地消费。  

(三)继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一是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增强小微企业发展信心,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二是落实落细各项纾困惠企政策,扩大市场主体受益面,有针对性实施差异化的行业扶持政策,加强对重点行业运行监测及跟踪调度,稳定企业发展信心和预期。三是着力解决对全市经济影响突出的重点产业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对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帮扶,积极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用工等实际困难,畅通产业循环、市场循环,帮助企业增加订单、加快生产销售。四是积极开展银企对接服务,缓解小微企业资金压力,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等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