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统计分析 / 正文

渭南能源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来源:渭南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12-03 09:10

近年来,能源工业为全市加快推进科学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等能源行业的长足发展,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当前低碳发展、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新要求、新形势下,坚持绿色协调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工业转型升级,更好地发挥能源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能源工业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能源工业占据重要地位。

能源工业在全市工业中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全市工业化进程持续推进,能源工业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头戏。近年来,由于产业结构乃至工业内部结构更加趋于优化,能源工业占全市工业比重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19年能源工业完成总产值483.05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的23.46%,工业总产值较2018年增加了89.66亿元,占比下降了4.14个百分点,近年来占比首次低于有色冶金工业处于第二位。

 

 在全省能源工业中占比不断下降。在经济新常态及环保政策趋严等新形势下,全市能源工业增速下滑,但在全省仍占有重要地位。2019年能源工业总产值占到全省该行业的7.4%,较2018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从主要能源产品来看,2019年原煤产量1215.26万吨,较2018年下降了133.68万吨,同比下降14.48%,原煤产量占全省的1.92%,全省排名第五;焦炭产量725.57,万吨,较2018年产量增加了33.88万吨,同比增长了4.90%,发电量300.94亿千瓦时,同比下降0.43%,发电量占全省的14.20%,全省排名第二。原煤、焦炭产量逐年下降,发电量相对平稳。

2、规模基本稳定。

全市能源工业2019年末共79户,较2018年增加了两户;2019年完成营业收入449.1亿元,较2018年减少了49.7亿元,资产合计875.0亿元,较2018年增加了3.7亿元,从业人员3.6万人,与2018年持平。全市能源工业规模相对稳定。

3、炼焦业成为能源工业主体。

全市能源工业主要由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和石油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三个行业大类构成,2019年,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炼焦和石油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工业总产值占能源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25.04%39.05%35.91%2018年三个行业大类产值占比调整为27.4%41.1%31.5%。煤炭开采和洗选业较2018年下降2.26个百分点,炼焦和石油加工业较2018年下降了2.05个百分点,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较2018年增长了4.41个百分点。

              


4、龙头企业对行业主导作用增强。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能源工业形成了以陕西龙门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炼焦加工业、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原煤开采企业、大唐韩城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的火力发电企业。2019年,全市能源工业产值上亿元的企业有37户,占行业企业总数的46.8%,占全市亿元以上企业数量的14.1%。三大龙头企业2019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83.38亿元,占能源工业38.0%,占全市工业的8.9%,对该行业和全市工业引领作用较强。

5、能源产品产量不断下降。

供给侧改革的实施,煤炭行业面临较强的政策压力,原煤产量一直下降,供需差异导致煤炭价格上涨,随着环保和安全要求继续加压,煤炭行业一直处于缓慢下降的态势,2018年产量为1378万吨。2019年,全市能源工业企业共计79户,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合计47户,共计完成产值120.95亿元,较2018年下降了24.6%2019年全市原煤产量为1215.26万吨。累计产值过十亿元的企业有陕西黄河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韩城市侃达煤焦有限公司韩城市合力煤焦有限公司共4户企业,合计完成产值82.84亿元,占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的68.5%

全市焦炭产量,2018年全市焦炭产量691.69万吨,2019725.57万吨,同比增长4.90%

           

6、新能源发电初显成效。

全市电力企业不断优化发展,大容量机组不断增加,60MW等级机组正在成为发电装备的主力军,生产运行基本实现了自动化、现代化管理。2019年全市电力装机容量872.60万千瓦时,较去年775.58万千瓦新增加97.02万千瓦时,累计发电量300.94亿千瓦时。其中新能源发电累计装机达到136万千瓦,较去年24.18万千瓦增加111.82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15.59%,较2018年增长了12.39个百分点,发展趋势比较迅猛。新能源发电量达到5.58亿千瓦时,较2018年增加2.26亿千瓦时,占全市工业发电量的1.85%。从装机组成看,规模以上工业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均为光伏发电,在2019年,已有中广核陕西潼关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入库、将逐步进行并网发电,拓宽了全市发电多元化经营模式,提升了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

7、能源消费占比变化其微。

2019年规上工业能源综合消费量1793.56万吨标准煤,较2018年增加了4.88%,而能源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98.09万吨,较2018年增长了8.04%,能源工业能源消费量占比为38.922018年增长了1.14个百分点。从原煤消费情况来看,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原煤消费量为3296.84万吨,较20183221.64万吨差距不大,清洁能源天然气消费量为2.02亿立方米,较2018年增长了0.1亿立方米。

82020年前三季度能源工业下降幅度较大。

12020年前三季度产值下降幅度较大。完成总产值324.39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2.34%,较上年同期下降12.5%,下降幅度较全市水平高8.9个百分点。

  

(2)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降。原煤产量732.69万吨,同比下降24.1%;焦炭产量623.87万吨,同比增长8.1%;发电量217.60亿度,同比下降3.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能源行业影响工业下降。

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2059.28亿元,同比增长4.08%。其中,占全市产值比重23.46%的能源工业同比下降11.23%,对全市的贡献率为-75.8%,影响全市工业下降3.08个百分点。与2018年相比,能源工业对全市贡献率下降了89.04个百分点,拉动力下降了5.45个百分点。

2、除龙头企业外,产业集中度不高。

渭南能源工业是传统工业,总体上属于资源型企业,受资源制约明显,产业集中度不高。全市79户能源工业,分布在11个县市区,其中有4个县市区均仅有1户能源企业。2019年工业总产值过10亿元企业15户,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2.5%,在本行业中占19.0%,亿元以下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总量占比少,同时区域分布较散,经营也不够稳定。

3、主要产品价格下降,直接影响企业经营信心。

从全市涉及到的主要能源产品来看,降焦炭外,多数产品的价格一直处于下跌态势。原煤由2018年末的269/吨,下降至2019年末234/吨,较2018年下降了13.01%;洗精2018年末的价格为848.0/吨,2019年下降到729/吨,较2018年下降了14.03%;火力发电2018年末0.27/千瓦时,20190.34/千瓦时,增长了25.93%;焦炭由2018年末1913.5/吨,一路下跌到2019年末的1544/吨,下降了19.31%,主要产品下降影响企业生产积极性。

4、能源企业产能利用率较低,加工转换效率仍然不高。

2019年,从全市能耗统计的25种产品能源消费情况看,有10种较2018年有所下降,占监测总品种的40%,有15种上升,占监测总品种的60%2019年全市火力发电产总装机872.6万千瓦,产能利用率仅为34.48%,其中:2018年全市火力发电产总装机775.58万千瓦,产能利用率为44.3%,较2018年下降了9.82个百分点,2019年火力发电标准煤耗308.81克标准煤/千瓦时,较2018年增加了1.38克标准煤/千瓦时;炼焦设备能力为1130万吨,产能利用率64.39%,较2018年提升了3.19个百发点,炼焦工序单位能耗117.52千克标准煤/吨,较2018年降低了0.38千克标准煤/吨;原煤生产综合能耗6.56千克标准煤/吨,较2018年增加了0.46千克标准煤/吨。

2019年我市的能源加工转换效率为75.1%,较2018年下降了1.9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51个百分点;其中火力发电加工转换效率为39.1%,较2018年下降2.4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炼焦加工转换效率为91.5%,较2018下降了1.1个百分点,但仍然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6个百分点,洗煤转换效率为97.1%,较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92个百分点。

5、新增企业较少,生产后劲不足。

全市2019年共有规上工业605户,较2018年净增了13户,而能源工业受环保及节能降耗等要求,2019年共有能源工业79户,较2018年净增5户。其中,煤炭开采企业47户,减少了2户,炼焦业12户,增加了3户,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0户,增加了4户,除2019年新投产的陕西渭南热电有限公司具有一定规模外,其余均为热力公司和太阳能发电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对当地工业经济贡献份额不大。

6、科技研发投入不足,项目少,创新能力不足。

在全市能源企业中,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和队伍,科技人才少、研发经费投入不足。2019年全市各类能源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为564人,占规上工业的12.37%,科技人员较上年减少了142人,占比下降了7.43个百分点;2019年企业办研发机构1个,与上年持平,研发机构明显偏少;新产品开发项目11个,占规上工业的2.4%,较上年减少1个;2019企业科技经费内部支出1.8亿元,较上年减少了0.1亿元。全市能源工业科技活动在不断萎缩,企业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研发新产品的能力和力度不够,缺少竞争力强的新产品和名牌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

 

三、加快能源工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市能源工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新能源新产业占比依然偏小,受能源资源、技术装备以及环保政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能源工业发展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全市要继续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深入推进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煤炭消费革命,倡导煤炭绿色消费、低碳排放,保持煤炭行业健康运行,促进能源工业升级转型,助推全市绿色工业协调发展。

1、优化能源工业布局,调优能源工业结构。

煤炭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应密切关注国内外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产业等方面的政策,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尤其是长期停建或扭亏无望的“僵尸企业”要坚决退出市场。根据能源结构性和市场信号变化,争取调控产能释放,面临当前全市主要矿区矿产资源缺乏的情况,多思路争取矿产资源置换,稳定煤炭供求,构建相对平稳的市场格局。推进绿色开采、洗选加工,促进高效转化和清洁利用,提高清洁能源供给率和利用水平,筑牢煤炭企业持续发展的领地。同时要大力引进先进技术,有序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全力抓好炼焦行业的结构调整,推进行业技术进步与发展,用高新技术改造炼焦行业,支持高端能源加工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炼焦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全市能源生产结构持续优化。

2、加强煤炭和生物质的综合利用。

目前渭南发电量以火力发电为主,火力发电量基本以煤为原料,将热能转化为电能。要加强探索研究将煤炭发电与生物质发电相结合,在燃煤机组中掺加生物质燃料,包括部分生活垃圾,充分利用煤电机组锅炉内温度高、分级燃烧、炉内停留时间长和烟气的稀释作用,可以大幅提高能效水平,一方面降低了原料成本,另一方面减少氧化物的产生,彰显显著的环保和经济优势。

3、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

能源工业作为渭南的支柱产业,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步伐,尤其是要进一步提高能源工业加工转换效率上下功夫,要提倡高效节能循环利用理念,提高煤炭综合利用效率;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在煤炭转化领域实现跨越式突破,以实现渭南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

4、提高电企产能利用水平,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方式。

一是加强激励机制引导,扶持重点企业,全面建立战略合作。面对我市电力行业整体产能利用不高,特别是火电企业普遍存在不能充分发挥产能状况,发电企业要强化燃料管理,降低燃料成本,加强设备管理,提高机组运行效率。相关部门应积极对接,多思路盘活现有存量,多方统筹争取发电指标增量,确保电力行业特别是火电企业良性运行,使得电力行业发展既能满足全市经济和生活增长需求,又能实现行业可持续发展,努力营造共赢局面。二是多措施鼓励发电企业直接与大用户签订购销合同,通过上网竞价等方式,实现更多大用户直接供电,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5、建立健全监测机制,化解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针对原煤、洗煤、焦炭、发电等重要的能源产品,要建立长效的监督机制,从市场价格、产品质量、产量、销售、库存和生产运行上加强监测预警,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密切跟踪各项宏观调控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反映新情况、新问题,调整监测方向,为我市能源工业高质量发展服好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