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县域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积极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全力以赴抓项目、调结构、促消费。前三季度,全市县域经济保持平稳运行态势。
一、县域经济运行平稳
2023年前三季度,全市县域生产总值1112.53亿元,较上半年增加421.29亿元,同比增长0.9%,增速低于全市生产总值0.3个百分点。县域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70.4%,占比较上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从县域产业分布看,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两增一降”,分别为3.8%、-4.1%、4.6%。三次产业结构为16.7:40.2:43.1。第一产业增加值186.08亿元,占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的79.2%;第二产业增加值447.02亿元,占全市第二产业增加值的73.4%;第三产业增加值479.43亿元,占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的65.2%。
县均生产总值123.61亿元,规模同比缩小1.04亿元。9个县市生产总值“六增三降”,其中县域生产总值增速排名前三的是:蒲城县、大荔县、澄城县,分别增长7.6%、4.2%、3.7%。
二、农业生产稳中有进
前三季度,县域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95.28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79.6%,同比增长3.7%,增速高于全市0.1个百分点;占县域生产总值的17.6%,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其中增加值增速排名前三位的是:大荔县、蒲城县、白水县,分别增长4.0%、3.9%、3.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县均规模21.70亿元,同比增加0.63亿元,县域农业发展稳健。
三、工业经济承压前行
前三季度,县域全口径工业增加值为427.15亿元,同比下降4.4%,增速低于全市工业0.2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38.4%,占比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26.9%,同比下降2.5个百分点。
受房地产市场疲软、基建行业低迷影响,钢材需求量减少,龙头企业龙钢、华鑫特钢等企业生产下滑。全市钢材产量下降8.8%、焦炭产量下降1.3%、洗精煤产量下降22.7%,对县域工业影响较大。
四、固定资产投资压力不减
前三季度,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8.4%,降幅高于全市1.8个百分点。9个县市增速“三正六负”,其中韩城市、澄城县、华阴市投资增速低于县域平均水平,分别下降54.4%、21.4%、17.4%,亟需注入县域发展新动力。
前三季度,县域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占全市房地产投资总额的55.3%;同比下降33.8%,降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7个百分点,下拉县域投资6.1个百分点。作为全市民间投资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县域民间投资额占全市民间投资总额的67.1%;同比下降17.4%,降幅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
五、市场消费保持稳定增长
县 市 |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 | 排 名 |
---|---|---|
潼关县 | 4.4 | 6 |
大荔县 | 8.7 | 1 |
合阳县 | 3.8 | 7 |
澄城县 | 6.0 | 4 |
蒲城县 | 6.7 | 2 |
白水县 | 3.6 | 8 |
富平县 | 6.2 | 3 |
韩城市 | 2.1 | 9 |
华阴市 | 5.9 | 5 |
前三季度, 全市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1.31亿元,同比增长5.6%,较全市平均水平低0.1个百分点。从县市来看,9个县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均呈增长态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排名前三的是大荔县、蒲城县和富平县,分别增长8.7%、6.7%、6.2%;大荔县、澄城县、蒲城县、富平县和华阴市增速高于县域平均水平。
六、非公占比同比回落
前三季度,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69.96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51.2%,同比回落3.4个百分点,较全市非公占比高2.7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县域第一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41.06亿元,占县域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2.1%;县域第二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278.60亿元,占比62.3%;县域第三产业非公经济增加值250.30亿元,占比52.2%。
总体来看,前三季度全市县域经济平稳运行的同时又呈现差异较大的特征: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趋缓,第三产业稳步推进,民间投资占比回落,县市之间发展不均衡,部分县市、部分行业发展不稳定。在下阶段县域经济发展中,各县市应按照全市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规划,立足各自的产业基础和功能定位,体现特色、竞相发展,聚集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动能,确保质效同增,筑牢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石,持续有效地推进渭南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