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统计分析 / 正文

渭南项目投资稳增长 释放发展新活力

来源: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5-02-25 10:28

2024年,渭南市积极谋划项目储备、提速项目建设,不断发挥投资对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较上年增长11.5%,分别高于全国、全省8.3和6.3个百分点,较1-11月提高0.8个百分点。其中,项目投资增长20.3%,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16.5%。

一、总体情况

(一)从三次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贡献最强。2024年,全市第二产业投资增速达19.5%,较1-11月提高1.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达到40.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4个百分点,对全市投资稳定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第三产业投资增长9.7%,较1-11月提高0.2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56.2%,拉动全市投资增长5.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7.9%,降幅较1-11月收窄3.4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3.3%。

(二)从控股情况看,民间投资增长最快。2024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12.0%,较1-11月提高0.7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比重为43.8%。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增长9.7%,较1-11月提高1.5个百分点,占比为54.3%。

(三)从投资构成看,建安投资占比最高。2024年,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1.5%,较1-11月提高1.0个百分点,占比高达82.6%;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10.6%,占比11.4%;其他费用投资增长13.3%,占比6.0%。

二、投资运行特点

(一)工业投资持续发力,制造业投资增势稳健。2024年,全市工业投资增长19.8%,较1-11月提高1.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5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占工业投资比重过半,中粮粮谷小麦加工、特莱晶石英制品生产基地、陕西医肽科美药妆生产项目等项目的稳步推进,带动全市工业投资特别是制造业投资增速提高,全年制造业投资增长47.0%,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7个百分点。

(二)民间投资活力增强,工业民间投资贡献突出。民间投资是增强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引擎。一系列惠企政策陆续出台,民间投资项目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全市民间投资较上年增长12.0%,高于全省5.1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活力得到激发。陕西生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高新区植物基特膳食品制造、白水华风10万千瓦风电项目等重大工业项目有序推进。全市工业民间投资增长52.0%,较1-11月提高1.3个百分点,占全市民间投资的比重为43.5%,拉动全市投资增长7.3个百分点。

(三)房地产市场逐步回暖,销售市场趋好。随着房地产政策的逐步落实,房地产投资降幅逐月收窄,市场逐步复苏的迹象愈发明显。202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较上年下降16.5%,降幅较1-11月收窄0.5个百分点,下拉全市投资增速3.9个百分点。从销售看,尽管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分别下降29.8%和28.6%,但降幅分别较1-11月收窄1.7、1.6个百分点,这为房地产市场的复苏注入了新的信心。

(四)大项目带动作用强,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2024年,全市亿元以上施工建设项目374个,较上年增加40个,完成投资较上年增长8.9%,对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贡献率达58.5%。韩城市禹门口抽黄改造工程、242国道冯原至澄城公路改建工程、潼关古城建设项目等亿元大项目的有序推进支撑了基础设施投资保持高位。2024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较上年增长36.4%,高于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4.9个百分点,占全市投资的比重为20.1%,拉动全市投资增长6.0个百分点。从行业看,道路运输业、水利管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6.3%、54.6%、30.4%,带动全市基础设施投资实现两位数增长。

(五)科技引领作用显现,高技术产业投资大幅增长。创新投资力度加大,高质量发展动能加快培育。2024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5.5%,较1-11月提高1.9个百分点,拉动全市投资增长1.4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8.8%,较1-11月提高3.1个百分点;高技术服务业投资下降7.2%,降幅较1-11月收窄0.6个百分点。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现,科技引领支撑能力增强,高技术领域投资保持良好增长。

三、相关建议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要坚定信心,凝心聚力,精准发力,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核心要义,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紧扣产业体系建设抓项目。

(一)盘活存量,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要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推动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加快开工建设。持续跟踪项目动态推进情况,督促项目建设单位加快已完成建安工程量结算及支付进度、及时取得设备购置和其他费用支付发票,全力挖掘项目投资潜力。

(二)引入增量,拓展民间投资空间。集中精力谋划项目,力促新签约项目早落地、早开工、快推进,尽快形成新的投资主体,迅速扩大投资增量。持续优化提升投资环境,发挥政府投资带动作用,以投资效益的逐步改善,提升民间投资意愿和能力,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三)提高质量,夯实项目投资基础。各项目主管部门切实履行好投资项目的审批和建设监管职能,督促项目建设单位重视统计工作,夯实统计基础,按照投资统计制度规定实事求是填报数据,完善上报投资数据凭证依据,及时回应统计部门审核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