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统计要闻 / 正文

渭南:就业人数回落 工资水平稳步提升

来源:渭南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0-12-23 09:04

今年以来,全市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三季度,“四上”企业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从业人员有所减少,平均工资稳步增长,增速较上半年有所回升。  

一、总体情况

(一)从业人员有所减少

三季度,全市“四上”单位共有1978家,从业人员期末人数220733人,比上年同期减少8865人,同比下降3.9%。详见下表:

 

1、分产业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为158957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344人,同比下降2.1%;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1776人,比上年同期减少5521人,同比下降8.2%。从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来看,第二产业比重为72.0%,与上年同期持平略有提升;第三产业比重为27.0%,与上年同期持平略有下降。

2、分行业看,16个国民经济行业中(“四上”单位中没有农林牧渔业、金融业和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行业),有6个行业从业人员比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增幅前三位的行业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比上年同期增加1071人,同比增长64.3%;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比上年同期增加537人,同比增长29.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比上年同期增加851人,同比增长22.9%。有10个行业从业人员比上年同期减少,降幅最大的三个行业为:卫生和社会工作,比上年同期减少1150人,同比下降4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比上年同期减少548人,同比下降30.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比上年同期减少272人,同比下降21.8%。此外,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住宿和餐饮业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业人员比上年同期有所减少,分别减少151人、324人、4646人、2237人、19人、28人和171人,同比分别下降7.3%、6.4%、6.0%、4.8%、3.3%、0.5%和0.3%。

(二)工资水平稳步提升

三季度,“四上”单位从业人员工资总额累计为9034982千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9192千元,同比增长3.4%;从业人员平均工资为42012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616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二季度提升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分行业看,16个行业中有13个行业平均工资比上年同期有所增长,3个行业下降。增幅在前三位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同比增长22.1%,房地产业同比增长15.8%和建筑业同比增长13.2%。下降的行业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下降5.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同比下降4.1%,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同比下降3.3%。16个行业中平均工资最高的两个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65724元,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62087元。平均工资最低的两个行业是: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1893元,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20941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受疫情影响,部分行业尤其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减少

第二产业中的建筑业、第三产业中的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仍明显受疫情影响,从业人员与上年同期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行业间平均工资差距明显

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平均工资最高,为65724元;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平均工资最低,为21893元,前者是后者的3倍。

三、对策与建议

1、就业优先,狠抓政策落实。坚持就业优先,狠抓稳就业举措落实。一要继续保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抓好助企纾困和就业创业扶持政策落实,完善减负、稳岗、扩就业措施。二要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进行动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做好对未就业毕业生“不断线”服务。加大对农民工就业服务和创业支持,扩大以工代赈建设领域和实施范围。强化困难人员就业援助。三要更大释放就业潜力。持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压实各方责任,鼓励发展灵活就业,多措并举增加岗位。

2、“颗粒归仓”,狠抓“四上”。千方百计寻找、挖掘新增长点,加大对“四上”企业、准“四上”企业、尤其是服务业企业的培育力度。“四上”企业规模大,实力强,从业人员多,对渭南市经济发展和吸纳就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这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日常工作中特别重视“四上”企业的入统工作。政府应协调有关部门重点培育准“四上”企业,逐一筛查,对成长型、潜力型企业重点监测其生产经营状况,有针对性的给予政策扶持,帮助其发展成为“四上”企业。 

3、统筹协调,缩小行业间工资差距。一是保障劳动力市场公平竞争,同工同酬,提高经济效率。二是推进最低工资制度改革,形成最低工资标准正常调整机制,促进最低工资水平持续稳步提高。三是继续加强对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工资发放秩序,利用税收杠杆、阳光工资等手段协调并缩小行业间收入差距,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