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统计要闻 / 正文

工业生产缓慢恢复 投资消费趋暖回升

来源:渭南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03-31 09:11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落实全省“三个年”活动为抓手,围绕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目标,全力推动稳经济措施落地见效,全市经济平稳开局。

一、经济持续恢复,发展阶段性回稳得以延续

(一)生产供给呈现“一产稳、二产缓、三产升”态势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去年秋播期间土壤墒情适宜,全市小麦苗情长势明显好于去年,普遍好于常年。今年来,各级政府狠抓麦田春灌春管工作,加大病虫害防控,及时实施春灌、追肥,为全市夏粮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积极储备种子、化肥、农药及农机具等农用物资,春播物资保障有力。随着“雨水”节气后的升温,设施大棚各类蔬菜、水果长势良好,供应充足;生猪销售价格回升有力地推动养殖业发展,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

2.工业生产缓慢恢复。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6%,降幅较去年12月当月收窄4.6个百分点。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0.8%,非能源工业增加值下降3.2%。从主要行业看,37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长4.0%,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3.9%,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9.1%。重点监测的5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有26种,其中原煤增长62.3%,饲料增长68.6%,合成氨增长23.1%,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长13.0%

3. 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后,服务业迅速恢复,1-2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提升18.9个百分点,其中核算用8个营利性行业中,5个行业增速同比回升。在系列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和钜惠迎宾政策的带动下,全市旅游市场快速回暖。止元月27日,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8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3.46亿元,文旅消费规模位列全省第3位。旅游市场带动住餐业快速增长,1-2月份,限上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均保持了20%以上的增速。

(二)三大需求呈现“投资转正、消费加快、外贸遇冷”态势

1. 投资增速由负转正。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从去年4月以来呈现下滑态势,11月当月降幅达到20%以上,12月降幅有所收窄,下降14.8%,今年1-2月份同比增长4.6%,增速实现转正。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65.5%,拉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增长8.1%,拉动增长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4.4%,下拉全市增速4.2个百分点。

2. 市场消费有所回暖。1-2月份,全市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7.4%,增速较去年提高4.5个百分点。以新能源汽车、中医药品、金银珠宝、家具类为代表的绿色消费、健康消费及改善型消费渐入人心,增长尤为突出,新能源汽车类销售增长3.3倍、中草药及中成药类增长68.4%、金银珠宝类增长58.6%、家具类增长46.6%

3.进出口额大幅下降,对外贸易发展遇冷。1-2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2.78亿元,同比下降41.5%,其中出口2.15亿元,下降21%,进口0.64亿元,下降68.8%

二、增长压力犹存,经济稳中趋好面临挑战

目前,全市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钢焦煤产业支撑不力。受龙门钢铁、东旺平、海燕集团、陕焦化工等重点企业生产下滑影响,1-2月份,全市钢铁、焦炭、洗精煤产量大幅下降,产值同比减少31.11亿元,下拉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5个百分点。

(二)投资项目规模缩小。1-2月份,全市施工项目840个,计划总投资1418.22亿元,同比减少133.7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2个,减少14个,计划总投资1182.45亿元,减少163.87亿元。本年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平均规模为1.69亿元,同比减少0.3亿元。

 (三)经济发展活力不足。体现发展活力的民间投资仍不活跃。1-2月份,全市民间投资施工项目311个,同比减少49个,下降13.6%;民间投资下降9.4%,下拉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6个百分点。

三、积极因素叠加,经济稳中趋好动能集聚

虽然全市经济持续向好面临较大的压力和挑战,但也不乏积极因素:

(一)工业发展新动能增加。去年新投产入库的15户企业今年预计完成产值约90亿元,较去年增加35亿元;今年新建、技改将投产入库的项目年内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近30亿元,合计将拉动规上增加值增长约4个百分点。

(二)高技术产业发展加快。市县各级全面贯彻落实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年”活动为抓手,高技术产业体系加快构建。1-2月份,全市高技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1.9%,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占45.3%,增长39%

(三)民生支出占比提升。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做好民生保障。1-2月份,全市民生支出完成59.6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2.5%,占比同比提升1.7个百分点。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12.7亿元,同比增长8.9%;卫生健康支出完成8.04亿元,增长19.7% 

(四)市场主体趋向活跃。截止2月末,全市累计市场主体34.97万户,其中1-2月份新增各类市场主体6286户,同比增长23.1%。就业形势相对稳定,1-2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904人。

(五)先行指标普遍向好。金融机构贷款总量持续攀升,结构不断优化,金融支持力度加大,服务经济水平提升。2月末,存款余额同比增长12.6%;贷款余额增长11.8%,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占49.5%。随着经济的恢复,1-2月份全市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7.2%,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增长16.9%;经济发展带动客货运增长,1-2月份公路客运量同比增长152.6%,货运量增长8.6%

四、上下齐心协力,多措并举共推经济稳中向好

(一)积极做好发展基础工作。三年疫情,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企业已经瘫痪,一些旅游景点也放松对设施的管理维护。为了迎接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必须及时修补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固链、延链、强链、补链等,综合施策,全力保障资金、物流、人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做好发展的各项基础工作。

(二)加强日常监测预警工作。建立完善监测分析跟踪研判、协调服务机制,加强资源统筹调度,加大大宗商品市场供需、价格变化的监测预警,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预期管理,严厉打击各种不合理涨价行为,合理引导市场预期,竭力为企业营造公平合作、互惠互利的营商环境,并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类困难和问题,落实好中省市各类支持政策和措施,切实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最大限度地释放企业产能。

(三)狠抓项目招引纳统工作。继续以招商引资为第一要务,把重特大项目招引作为项目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立足产业基础和特色优势,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和储备,力争在高质量项目上实现新的突破。同时加强各相关部门间的联动,定期沟通核对项目开工和纳统情况,对已开工未纳统的项目,指导项目单位完善相关资料,依法依规推动项目尽早入库纳统。

           (四)强化企业培育壮大工作。各县市区及行业主管部门要建立涵盖多部门信息、动态更新的“准规上库”,对发展前景好、效益好的法人单位,大力扶持,积极培育,力争早日达标入统,为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