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 统计要闻 / 正文

奋楫扬帆启新程 破浪前行谱新篇

来源:渭南市统计局 发布时间:2023-05-12 16:17


2022年,全市上下克服了疫情、市场预期减弱等因素的影响,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厘清思路、明确重点,形成了共促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全市县域经济在高质量的发展航道上奋楫扬帆,破浪前行,呈现顺势而上的良好态势,在县域经济发展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一、县域经济破浪前行,占比增速均超全省平均水平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2022年,全市县域GDP2017年的1190.36亿元扩大到2022年的1570.42亿元,净增380.06亿元,是2017年的1.3倍, 占全市GDP71.3%,占比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8.3个百分点。



          (二)经济增速明显加快

2022年,全市县域GDP增长4.5%,高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县域GDP增速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不含杨凌,下同);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的县市有五个,增速排名前三的县为合阳县、大荔县和蒲城县。

一、县域经济亮点纷呈,运行质量稳步提升

(一)农业生产稳定向好

2022年,全市各级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采取各项措施,保面积、提单产,保障粮食供应充足,农业生产稳定向好。全市县域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59.63亿元,较上年增长4.8%。增加值占县域生产总值的22.9%,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农业生产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坚实的基础作用。

(二)工业经济量质齐升

2022年,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593.86亿元,增长5.6%,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位列关中四市(不含西安,下同)第2位,全省第3位。县域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加117.60亿元;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8%,较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三)服务行业持续升温

2022年,全市县域服务业增加值597.99亿元,较上年增长3.6%,关中四市相比,低于咸阳(4.40.8个百分点,低于宝鸡(4.3%0.7个百分点,高出铜川(1.91.7个百分点,居关中四市第3位。占县域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8.1%,分别高于宝鸡、咸阳8.53.7个百分点,低于铜川2个百分点,在关中四市中排第二位,居全省第4位。

二、县域经济四大挑战,破局蜕变势在必行

(一)县均规模依然较小,对标全省尚有差距

2022年,从我市县域经济规模上看,仍有差距。县均经济规模174.49亿元,低于全省县均规模10.87亿元,居全省第3位,居关中四市第2位,分别高于宝鸡、铜川32.60123.47亿元,低于咸阳9.74亿元。县域人均GDP4.5万元,居于全省末位。

(二)县域经济结构单一,产业层次水平不高

县域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县域经济布局内部的各类产业层次也较低,三次产业之间不存在较为典型化以及个性化的发展模式与融合模式。全市多一半县市主要是以发展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农业增加值占比较高。但农业转型速度过慢,新品种、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还不广泛,科技对农业的扶持短时间尚未明显见效。

(三)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工业增加值占比较少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县域一般具有较好的生态环境,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县域生态环境破坏的因素越加复杂化,环境污染的源头越加多元化,随着环境生态治理要求变高,县域短时间内难以平衡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重工业为主的县域工业发展放缓,全市县域工业增加值占比不高,仅为37.8%,居于关中四市末位,全省第7位。

(四)资金人才多方受制,非公经济较为薄弱

由于人才短缺、资金制约、融资困难造成全市县域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增加值仅797.32亿元,占县域GDP50.8 %,居全省第7位。关中四市相比,占比低于咸阳(56.9%6.1个百分点,低于宝鸡(51.7%0.9个百分点,高出铜川(48.3%2.5个百分点。

四、构建县域发展新格局,把好机遇应对新挑战

站位新起点,迈步新征程,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时代背景下,县域经济结构单一化、生态高质量发展平衡难、乡村融资难的“三重压力”仍然存在。新的一年,全市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渭南实际情况,优化产业结构,破解融资困境,构建数字渭南,坚持把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和长远目标,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产业结构,助推县域协调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应根据区域规划和县域特色主导产业的定位,继续优化产业布局,适时调整经济结构,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持续夯实工业主导地位、新兴产业培育发展、重大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深化企业改革等多向发力,积极调整县域经济的主要发展形式以及发展方向。

   (二)多方共同发力,破解企业融资困境

缓解县域经济发展投融资难题,需要政府及社会资本等多方共同努力,以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多元化投融资能力。一方面,政府主要发挥“有形的手”政策作用,加强政策引导,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生态环境,发挥各县重大项目推进中心作用,积极组织各县市、各部门谋划储备好2023年重点项目,引进一批政府有税收、企业得收益、群众能就业的大项目和好项目。另一方面,吸引社会资本积极投入县域发展项目,最大限度地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县域发展项目,发挥社会资金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

(三)打造数字渭南,构建发展数字乡村

数字乡村是乡村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面,目前渭南还处于建设数字乡村的初级阶段,融合应用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甚至不少基层政府尚未构建涉农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促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市政府应积极构建涉农信息化服务平台,积极促进“智慧政务”向乡村深层次延伸,提升乡村数字公共“智慧”服务能力。着力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的供应链,促进线上线下融合运行,创新产业链发展服务模式,让农产品走得更远,卖得更多,让农民钱包鼓起来,生活富起来。